首页   >>   我们的声音   >>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再寿险、镁信健康共同发布《带病体保险发展研究报告》
2024-06-26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再寿险、镁信健康共同发布《带病体保险发展研究报告》


6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公共健康与风险管理联合实验室”与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带病体保险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发布会上,镁信健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小栋表示,随着国家对带病体保险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行业对带病体保险的精算定价以及对既往症、慢性病人群的全程健康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商业保险与生物医药产业的深度融合,带病体保险或将成为保险行业新业务价值的核心来源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年龄结构正经历显著变革,导致慢病和带病人群数量迅速增加。据《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我国慢病人群已突破4亿,反映出社会对带病保障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保险行业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关键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持续的健康服务,已成为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


《报告》以社会保障需求和国家战略为导向,深入探索了保险服务在带病体人群中的应用,致力于促进国民健康保障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并推动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 《报告》详细梳理了带病体保险的发展规律,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此报告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金融为民的核心理念,书写了金融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新篇章。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小栋、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龚巧等嘉宾出席本次发布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王轶


王轶在致辞中强调, 中国人民大学以“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中走在前、作表率、树标杆。学校依托统计学双一流学科,于2022年成立“公共健康与风险管理联合实验室”,并在2023年建立了健康大数据研究院,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理论贡献。本次报告的发布是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在“健康中国”研究领域发布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王轶期待这份报告发布能够推动带病体保险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为带病体人群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进而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天地之大 黎元为本”,保险事业的核心使命在于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进而增进民生福祉。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有再保险公司,始终坚守行业主渠道、主力军的地位,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公司坚持人民至上,密切关注并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紧密合作,中国人寿再保险依托共建的“公共健康与风险管理联合实验室”这一平台,深入开展了带病体保险研究,并共同撰写、发布此份报告。 《报告》从产学研多个维度出发,全面解答了“带病体保险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深入分析了带病体保险的研究意义、发展现状、市场需求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据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报告》不仅为带病体保险做出了专业定义和分类,以期引领行业内外形成对带病体保险的广泛共识,推动其规范化发展。同时,该报告也强调加强商业健康险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衔接和补充,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将携手各方,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贡献坚实的力量。


镁信健康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 龚巧


龚巧认为, 带病体保险作为健康险发展的重要方向,正面临疾病风险认知不足、技术进展滞后、承保经验缺乏、服务基建不完善以及代理人专业水平要求高等诸多挑战。镁信健康积极应对,通过一系列举措赋能带病体保险的发展。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理赔数据积累,运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可视化技术优化疾病信息提取,并与医疗领域专家合作,推动智能辅助决策在复杂带病体核保中的应用,从而助力带病体保险产品创新。同时,镁信健康整合医药产业资源,为保险公司提供全面服务,构建疾病管理系统,确保患者获得全流程专业医疗服务。此外,镁信健康与全球创新药械、药企合作,通过产业赋能,让带病体保险患者享受更全面保障和真实获益。最后,镁信健康还优化带病体保险的营销和解决方案,为代理人销售提供支持。 龚巧表示,“镁信健康将致力于做好保险和各产业的融合发展,矢志不渝地推动带病体保险的发展”。


报告特点速览

研究框架体现系统观念,产学结合均衡紧密


报告首次系统性分析了带病体保险的发展背景、现状、价值以及挑战,为带病体保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全面性视角。在合作形式上,既依托学术界为带病体保险研究方法框架奠定理论基础,也借助产业端在带病体保险经营实践提供深刻洞见,打造校企协作的良好范式。


全面梳理国内外带病体保险市场发展历程


国外带病体保险的经营是“强政策支持型”的,并呈现出较为明晰的三大发展阶段。 在发展初期,通过政策或法案界定“既往症”,规避销售纠纷;在发展中期,出台政策给予符合条件的带病体保费补贴,引导带病体参保;在发展后期,放开带病体投保和待遇限制,并对保司提供补贴或税免等优惠政策。


国内带病体保险的经营更依赖于保司自有的风控手段,并据此涌现出三类承保形式。 一是以惠民保为代表的不限制被保人患病状态的健康险,这是接近国外带病体市场发展后期的产品;二是以费率可调长期医疗险为代表的“提前上车”逻辑;三是为疾病进展、复发提供保障的慢病险/复发险。


系统归纳带病体保险发展的五大规律


不同带病体保险具有差异化的发展规律和逻辑,充分理解其内涵是业务经营的重要前提。基于更加广义的理解,费率可调的长期医疗险也属于带病体保险。
不同保障形式的带病体保险在承保原理和机制上存在差异。按保障对象的差异可以分为承保人群仅包含带病体的产品,以及承保人群中混合了健康体与带病体的产品。
带病体保险的保障形式决定了相应的风险特征和经营方式,按筹资方式可以总结为“自筹资”和“共济”两种模式:


模式

自筹资

共济

带病承保范围

仅纳入带病体


承保要求较严格,可承保的疾病范围限制多

包含健康体和带病体


承保要求较宽松,基本可以忽略被保险人的疾病状态

投保方式

个人自愿投保

强调风险同质性

具有一定强制性投保要求

筹资方式

自筹资(不同个体按自有风险情况筹资)

共济(健康体为带病体筹资,年轻人为老年人筹资)

经营原理

风险定价

代际转移

风控要点

精准定价

精准定价+人群结构

业务示例

个人慢病保险

个人专病复发险

企业团体保险

惠民保

费率可调的长期医疗险


带病体保险是医药产业快速积聚流量的重要手段,产业融合是创新盈利模式的重要思维。
体系化的监管政策和强力高效的融资机制是带病体保险发展的重要支撑


深入剖析带病体保险痛点,提炼四大发展挑战


保险公司不断努力探索带病体保险的发展潜力,但目前未出现行业标杆产品,商业模式也未成型,具体表现为如下挑战:
✦ 政策 落地支撑相对有限。
✦ 保司 产品实践经营能力不足,面临诸如数据、发展定位、渠道资源等多重制约。
✦ 客户 保障认知存在差异,供需不匹配现象严重。
✦ 产业 协同不强,医、药、险融合不深,难以解决带病体保险经营的风控问题和盈利模式问题。


换位思考,从用户视角深层分析挖掘带病体客群需求


报告不局限于案头分析,基于在北京、浙江和宁夏三地的线下问卷调研及深度访谈,分析挖掘潜在消费者的需求、负担情况及保障痛点,基于2000+份样本的调查结果得到了以下核心结论:
带病体人群的健康需求旺盛,为健康需求付费的意愿较强,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
不同收入群体的保障认知存在较大差异。低收入人群难以负担保费,富裕人群则对商保需求较低,小康家庭是商业健康险的主要需求群体。
带病体保险产品供给不足,大多数民众在尝试投保时遇到过“投保无门”“保障内容不足”等问题,优化空间较大。


依托国情,对带病体保险未来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理论研究:产学联合加强研究,使带病体保险真正解决社会问题、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 行业经营: 认清带病体保险与传统健康险发展规律的差异,针对不同模式带病体保险在筹资和风控上实施差异化管理。
✦ 产业融合: 发挥平台作用,形成行业合力,通过加强资源合作、数据合作、支付模式创新以及服务融合,构建医养康宁的产业融合生态圈。
✦ 政策支撑:加强筹资机制、运营层面的针对性政策支撑,助力带病体保险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