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险促进创新药械发展研讨会在沪举办

2025.09.30

2025年9月26日下午,保险服务生态网络(ISE)携手会员单位镁信健康,联合主办的“商业健康险促进创新药械发展研讨会”在上海镁信云药商保智慧运营中心举行。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众多保险公司、再保公司及医疗健康产业重磅代表—ISE发起人徐敬惠先生,镁信健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小栋先生,以及中再寿险、法国再保险、瑞再寿险、美国再保险、通用再保险,以及ISE会员单位太平洋健康、平安健康、复星联合健康、建信人寿、汇丰人寿、工银安盛、瑞华健康、国华人寿、三星财险等多家代表到场,围绕上海“18条”政策解读、产品创新、实践经验三大议题交流,旨在挖掘商保赋能创新药械的新机遇,为行业注入动能。

ISE-镁信健康共探多元支付体系破局之道



镁信健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小栋指出,中国主导全球30%在研新药,部分药企市值达5000亿,打破了“中国人无法自主研发创新药” 的认知,但产业面临 “低价困境”,药企多选择“出海”,本土市场产业价值难以充分释放。

因此,一面是创新药械需要增强创新驱动力,一面是患者经济负担也急需缓解。在这条“生命线”上,商业保险具备的风险保障功能价值不容或缺,药险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01 政策持续加码 商保成创新药保障核心


今年8月,上海金融监管局、上海市医保局等七部门再次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推出18项具体举措,重点支持团体健康险,包括推动制定示范性条款、拓宽保障范围至新医疗技术与药械、允许“单位+个人”筹资且个人部分可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推动医保商保同步结算等,推动团险从传统企业福利向多层次保障核心载体升级。在此背景下,行业内的头部机构也纷纷结合政策导向与自身经验,探索落地路径。


太平洋健康险认为,上海“18条”等政策的落地,从支付机制、产品设计到资金来源均为团险松绑,预计未来团体健康险市场规模将实现大幅增长。同时坦言,当前团体健康险仍存在一定的发展不足:多数产品仅覆盖医保内费用,对群众负担较重的自费药、分类自负项目保障不足,且人均保额普遍低于20万元,难以应对创新药械的高额治疗成本。


中再寿险分享了澳大利亚健康保障体系的先进经验:公立医疗提供免费基础严肃医疗服务以保广覆盖,私人健康险作为补充覆盖私立医疗等服务以分流公立压力,形成互补格局平衡医疗资源分配与服务多样性。结合我国商业健康险现状,他建议:

  • ► 01明确商保 “补充性” 定位并成为优质医疗供给支付方;
  • ► 02以创新目录机制引导资源精准配置;
  • ► 03通过政策激励(如保费补贴、税收优惠)与清晰权责边界为商保提供稳定环境;


镁信健康从医药支付服务创新角度,介绍了商保 + 医疗服务联动模式在降低患者用药负担、助力创新药械落地等方面的探索,同时指出沪“18条”为商保与创新药械融合带来机遇,第三方服务平台是衔接医保、险企、患者多方需求的 “纽带”。镁信健康正多维度布局服务:打造 AI 平台为险企提供精算和风控支持,营销端用 AI 与大数据提升推广覆盖面及精准性,健管端整合资源提供全流程综合服务,理赔端建商保专属供应链保障以降低欺诈骗保风险

02 聚焦实践痛点 共探合作新路径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代表结合各自领域的实际情况,分享了在创新药械推广过程中遇到的痛点与难点,同时积极探讨了商业健康险与创新药械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参会嘉宾一致认为在商保与创新药融合发展中需要构建“权责清晰、数据互通、风险共担”的协同生态体系:

  • 一是,进一步明确医保商保的保障边界与支付衔接机制,对医保目录外创新药械,明确商保的保障优先级与报销比例,避免出现保障空白或重复覆盖的问题,确保保障资源精准高效利用;
  • 二是,建立跨主体数据共享机制,解决创新药械定价、理赔的数据支撑难题;整合险企理赔数据、药企临床数据、医院诊疗数据,形成标准化数据模板,为创新药械风险定价、保障范围划定提供依据;
  • 三是,积极推动“商保+药企+平台”的多方协同,共同探索制定创新药械保障和理赔标准,试点疗效保险、药企共付等多元支付模式,降低患者使用门槛。


上海仁达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保险服务生态网络(ISE)发起人徐敬惠在总结发言中表示:
  • 首先,上海“18条”政策经7个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及多类市场主体研讨, 目前来说方向上是一致的,筹资渠道也高度认可团险。但至于怎么做来应对矛盾,尚需时日,未来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讨论来加强对政策的理解和落实政策的执行。
  • 其次,商业健康险的良好发展离不开配套生态的协同,以及对商业健康险的准确定位。保险公司现在都在转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围绕老百姓的基本福祉角度已形成共识。
  • 最后,作为行业协同平台“保险服务生态网络”致力于破解行业痛点,未来,它将继续助力发展保险服务生态,助力实现保险服务生态的跨界融合,推动保险服务领域的进步,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服务。